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現實的冷水。從以太坊2.0(合并后稱為“The Merge”)正式實施的那一刻起,以太坊便徹底從工作量證明(PoW)機制轉向權益證明(PoS),GPU挖礦不再適用于ETH。這意味著曾經的“礦霸”——成千上萬的GPU礦工——突然之間失去了主戰場。
但這并不代表挖礦的終結,反而是一次新的轉向:挖礦重心正悄然發生遷移。
ETH2.0“合并”后,原ETH礦工最直接的問題是:我的顯卡還能挖什么幣?
許多礦工并不愿輕易退場,于是出現了幣種大遷徙。下面列出了一些ETH合并之后最火爆的替代挖礦幣種,它們大多數仍基于PoW機制,適合GPU挖掘:
幣種 | 算法 | GPU適配性 | 挖礦熱度 | 市場前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Ravencoin (RVN) | KawPow | 高 | 高 | 中高 |
Ergo (ERG) | Autolykos2 | 中高 | 中等 | 中高 |
Flux (FLUX) | ZelHash | 高 | 高 | 高 |
Ethereum Classic (ETC) | Etchash | 高 | 中高 | 中 |
Conflux (CFX) | Octopus | 中 | 中等 | 中 |
Kaspa (KAS) | kHeavyHash | 極高 | 非常高 | 高 |
這些幣種不是新誕生的,而是在ETH向PoS轉型之前就已經存在,只是因為ETH的強勢統治,它們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注。但如今,礦工的離散算力成為了它們的發展機會。
說到這里,不得不提到一些真實的失敗案例。比如張先生,某礦場主,ETH合并前購買了上千張RTX 3080 GPU以“抄底算力”,結果ETH合并后,他并未及時遷移到新幣種,而是執著于等待ETH的“回歸PoW”,甚至將顯卡暫時關機以減少電費開銷。
結果不到半年,設備貶值近一半,部分高端顯卡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幣種開挖,最終不得不低價甩賣礦機,轉向AI算力出租。
而另一邊,像Kaspa和Flux的“早遷者”反而賺得盆滿缽滿。尤其是Kaspa,得益于其高頻出塊、高并發處理能力以及良好的社區支持,吸引了大批ETH礦工遷入,其幣價也在短時間內暴漲。
Kaspa(KAS) 近年來成為爆火的礦幣并非偶然。它采用GhostDAG協議,允許區塊并行處理,出塊速度極快,每秒處理能力遠超傳統PoW項目。
特點亮點如下:
支持并行區塊鏈結構,無需等待一個區塊確認完畢再出下一個;
算法采用kHeavyHash,適配GPU并對ASIC較不友好,增加了公平性;
每秒10+出塊速度,可實現低延遲高吞吐量交易驗證;
社區活躍,更新頻繁,開發路線圖清晰;
這使得Kaspa一躍成為ETH2.0后GPU礦工的重要轉向目標。
ETH2.0之后,挖礦市場并未死去,而是分裂成三大方向:
礦工繼續通過GPU挖Kaspa、Flux、Ergo等幣,并等待這些項目“扶搖直上”。這條路適合持續優化設備和關注挖礦策略的玩家。
部分算力轉向AI模型訓練、云渲染、視頻編碼等GPU密集型應用領域。例如:租給Stable Diffusion用戶、AI訓練公司、或視頻工作室等。
這適合對鏈上操作更熟悉的老礦工,例如將手中ETH轉為質押,或者參與流動性質押Lido、Rocket Pool等DeFi產品。
礦業不是滅亡,而是演化。從單一幣種挖掘到多幣種適配、再到混合型算力應用,未來的礦工要的是靈活轉身與前瞻眼光。
ETH2.0之后,依然能賺錢,甚至更靈活,但前提是:你不再只是礦機的操作者,而是“資源策略分配師”。
你準備好把手中的GPU變成黃金礦了嗎?
是否需要我提供最新 Kaspa、Flux 和 Ravencoin 挖礦配置指南與收益分析表格?